Quantcast
Channel: 新闻自由 Archives - 中国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5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NGOCN |广州暴雨后,此文已被发布者删除

$
0
0

上周,广东受台风“艾云尼”影响,连日暴雨。据公开报道,暴雨期间至少有四起疑似触电的致死事故,其中两名死者是未成年人,而疑似或已证实漏电的设备包括有公交候车亭广告灯箱、安置在马路边的带电设备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设备,竟然可能致人死亡,实在令民众担心。而事故发生后数日,未见有媒体发出“问责报道”的情况,更引起网民讨论和批评——事发地之一的广州,曾经以拥有最为敢言的媒体而自豪。昨天,多家媒体发出遇难者的特稿,但现已悉数删除。今天与大家分享学者曾繁旭的作品《媒体作为调停人:公民行动与公共协商》,本书以2009年反对垃圾焚烧场兴建历程为重要样本,分析广州媒体和本地公民行动如何互动,媒体作为官方和民众之间的“调停人”,成为促成“官民协商”的关键。当前的媒介环境里重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媒体角色的价值和意义,全书有大量资料再现了行动与报道的状况,也有行动者和媒体人的访谈资料,算是广州那段“公民社会”时光的小史。

作者 | 缪冬
编辑 | 小田、三三

在中国语境下,公民权益和媒体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传媒在民众与政府之间经常扮演着调停者的角色。

这是曾繁旭在《媒体作为调停人:公民行动与公共协商》一书中的观点,他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在2015年出版此书。书中根据多个公共事件的一手资料,精彩地展现了媒体是如何发挥其能动作用,以及如何对当代公民行动产生影响的。

《媒体作为调停人》封面
图源:豆瓣读书

该书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了媒体与公民行动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不同性质的公民行动和协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管道作用。在社会矛盾尖锐且公共舆论场撕裂日趋严重的今天,媒体的这一角色至关重要。

曾繁旭创造性地提出了“互激模式”(co-empowerment model)来阐释中国公民行动与媒体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重含义:

一方面,新媒体成为公民行动自我赋权的有力工具,行动者自行发展出一套规避政治风险的组织动员模式。在其中,公民行动不再是由上至下的动员大会,而是呈现出无核心组织和民主透明决策的新特点。另一方面,媒体与公民行动在特定议题上互相强化,公民行动成为某个地方媒介体系的舆论焦点,促使行动者调整目标诉求,公民行动和媒体共同完成议程设置,促进多元观点的论辩并推动政府回应。

本书以2002-2012年间的近两百个案例为观察对象,以多起都市业主维权、环境抗争、文化保育运动和农民反对征地拆迁为核心案例,分析媒体如何塑造民众抗争的“行动”与“声音”

全书的逻辑框架,图片为该书配图

2009年番禺民众反对建设垃圾焚烧炉在书中有重点分析,这是一个由“邻避运动”框架转向“政策倡导”框架的成功案例。起初大家只是反对“垃圾焚化炉建在我家后院”, 后来自然转向了反对垃圾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从单纯的维权行动转变成一种环保导向的政策倡导。这种转变也与媒体作用有关

2009年《广州日报》报道番禺小区业主反对建垃圾焚烧炉行动
图源:广州日报

在这一案例中,民众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组织形式成功实现了“去组织化”,进而形成了相对民主和开放的决策模式。在社区论坛和QQ群里,行动者通过线上表达、协商和辩论等相对透明的方式,形成集体共识和建构集体身份,如此一来,既可以用“无组织”保障安全,也能提出行动核心诉求。

这些诉求原本发布在偏向内部的论坛上,但随着媒体报道和评论,诉求变得越发公共化。一位媒体评论员在接受该书访谈时说到,媒体评论不见得比论坛上的业主更聪明,但这些观点一旦刊登出来,它就公共化了,相当于跟政府在说话,要求回应

业主群、媒体、政府三者关系图,图片为原书配图

广州本地媒体积极报道这一议题时,业主、专家、一般市民、环评机构、官方人士等都是采访对象,大量的观点被带出,而业主也把刊登在报上的报道和评论发到业主论坛里。这时候,不只是媒体会跟紧业主动态,业主也从媒体评论版中借用话语——媒体的评论框架往往更具公共,用于组织之后的行动,如此一来,媒体实质起到了行动话语塑造的作用

根据曾繁旭统计,在此事期间,两家本地媒体《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发布的报道和评论数量分别是88篇和57篇。针对抗议类事件,能有如此大的报道量,与广州的媒体环境有着莫大关系。

广州作为华南的传媒中心,其地方媒介体系曾经是中国媒介市场化改革的样本之一。90年代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相继成立,形成传媒界的“三足鼎立”之势,也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连《南方日报》这类“传统党报”,都加快了积极转型的步伐,倾向于关注民生议题。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广州媒体提供了较大的舆论空间,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媒体提升业务能力,形成了一套新闻理念和专业规范,也留下了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案和2007年的华南周老虎事件,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地方媒介体系中发酵,后来引发全国甚至国际舆论关注的。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引发全国对收容遣送制度大讨论,直接推动该制度的废除
图源:网络

曾繁旭认为,当时许多传媒机构对于自身的“调停”者角色充满自觉,主动为公共协商贡献力量,充当行动者与政府进行互动的平台,也成为协商得以形成的关键。

在这些议题中,互联网上的民众和官方发言在针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完全不同——因为彼此基于自身角度,各执一词。这种分裂直接导致社会民间和官方难以对话和协商。

他指出,媒体角色可能是培养社会对话的一种可能途径:媒体对意见市场上各种声音进行整合和过滤,令双方得以在同一话语框架里对话。他把这一过程称为“框架整合过程”,继续以番禺反焚为例,媒体的“调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里,媒体“主动过滤”了业主提出的“不要建在番禺”这类邻避意味强烈的框架,而着重突出业主对技术风险的担忧,用以回应官方的技术进步论。同时,媒体主动提出民意和程序正义的话题,强调封闭决策的不合理

到了第二阶段,官方强调要信任政府,不能牺牲效率,这时媒体已经很少继续谈论焚烧场建设本身,转而讨论建设程序是否合规和顺应民意,并有少量挖掘出政商勾结问题。实际上,发掘出原本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官方只能表达出充分听取民意的态度,在这一阶段,议题的主动权向民间倾斜。

书中配图,简述官方、媒体、民间三方论述框架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最后一个阶段,民意讨论热度过去,加上民意概念本身难以厘清,媒体开始集中发掘焚烧场建设背后的利益勾连,这一系列的深度报道迫使区领导出面回应,工程宣布暂停,其后媒体报道也带出垃圾分类处理的议题。

从这过程中可以看出,广州地方媒体明显倾向于支持都市公民行动,并主动充当公民行动的倡导者。它们不仅高度聚焦这一议题,更倾向于表达行动者的声音,在评论版面中更多地持有反对立场。但整体来看,报道与评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和思考维度,报上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它为各方观点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不是单方面作为政府喉舌或沦为反对者情绪宣泄的平台。

此外,由于媒体市场发达,各大媒体间的竞争和无意识协作,保证了整个媒介体系对特定议题报道的集中用力,形成舆论合力——最终推动政府回应问题。2009年,广州本地媒体运用了一定程度上能够与行政力量进行谈判和协商的新闻生产机制,拓展了舆论空间,成功履行了政策倡导者的责任。

但反观近期,珠三角地区暴雨期间,引发了几起漏电致死事故,网民则表达出对媒体缺位的担忧:无人再为此“问责”了。

据笔者观察,今年的这场暴雨引发起民间舆论场的普遍忧虑,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面排水系统,长期没有改善;二是官方责任部门存在失察,包括暴雨前没有安全排查、警告发布后应急机制不及时;三是官方公布信息的延迟和透明度不足。

以目前的报道情况来看,在官方调查结果和民间忧虑之间,媒体再难是“调停人”了。

有前媒体记者在微博上将此次暴雨的报道与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报道作对比。在2012年北京的721特大暴雨引发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多起伤亡事件以后,大量的媒体都在追问“为什么”——而且不只是问责,更在问如何不重蹈覆辙。

笔者仅以网易的新闻专题为例,专题中有不同功能的新闻报道分门别类:灾情记录方面,有持续更新的死伤和失踪数字,有详细的暴雨积水点分布图,有气象学家解释特大暴雨的成因;问责方面的报道,有直指城市排水系统积弱的,有批评政府施政理念偏差的,有介绍外国城市成功防涝经验的,也有车辆涉水注意事项和行人安全守则;灾后重建方面,有灾民安置情况、受影响的学校开课情况、捐款数额和去向、公路恢复情况、车主集体索赔情况;当时的网易甚至为多名死难者建了一个悼亡专页——除了名单以外,每个人都有年龄、职业和自己的故事,供浏览网页的人自发悼念。

“7·21”北京特大暴雨网易新闻专题页面 图源:网站截图

从事故严重程度来看,两起事件的伤亡程度有较大差异,但本次报道的数量和内容都实在“过少”。在本次触电死亡事故发生近一周后,6月13日晚至6月14日,几家总部不设于广州的媒体发出了遇难者的故事特稿,也通过遇难者家属的经历,呈现出其中涉及的责任不明等问题。其中,《冰点周刊》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报道《广州下了一场雨》,其摘要写着“严肃问责”四字。《新京报》则采访了专业人士,指出涉事设备本身存在漏洞。然而,以上报道均已悉数删除。

至于广州本地的媒体,相关报道基本围绕着天气预报和教育市民如何自我保护。包括一向被寄予厚望的《南方都市报》,其微信公众号在6月11日推送了一条题为“下雨天如何避免触电”的推送。

笔者认为,我们报道新闻的方式必然影响公共生活的形式和质量。媒体既可以为社区赋权,也可以使其失去权力。尽管媒介无可避免地面临审查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压力,但它在汇集公民的集体沟通行动和创造多元化公共舆论场(public sphere)这两个层面,仍然大有可为。

在社会矛盾撕裂至此、公共危机随处可见的今天,媒体如何促进公民和政府之间理性讨论、理性协商和相互理解,如何更好地履行个体和政府间的沟通管道职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本文作者缪冬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在读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妇女文学和性别研究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法广 |美国将中国屏蔽外国网站视为贸易壁垒

$
0
0

中国政府对网络的控制众所周知。在美中贸易争端中,美国首次将中国的互联网过滤和拦截系统“防火墙”列入一份贸易壁垒清单中。相关条目写着,在过去10年,这种限制给外国供应商带来了巨大负担,遭受损失的既有网站本身,也包括需要使用这些网站开展业务的用户。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空间︱防火长城

要翻墙:境外敌对势力哪家强?

【立此存照】科普乳腺癌知识成“低俗内容” 相关节目遭B站下架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政府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发布的这份报告称,在过去一年里,网站被彻底屏蔽的现象有所恶化,全球25个人气最高的网站中,有八个在中国遭到屏蔽。

中国屏蔽了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服务,比如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这可能会削弱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屏蔽网站本身,还是让人在工作场所无法访问谷歌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中国还屏蔽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新闻媒体,其中就包括《纽约时报》的网站。

报道说:美国说服中国减少屏蔽互联网的努力全都无功而返。中国政府认为,对网上交流的严密控制事关国家安全,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组织抗议活动、散播异见,令他们担忧。

中国的网络过滤机制营造出了一个与世界严重隔离的互联网,违反了“网络是沟通世界各地人们的开放渠道”这个基本理念。批评者称,这种做法是反竞争的,限制了言论自由,而且阻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

美国贸易官员过去就对“防火长城”进行过审视。2011年,美国贸易办公室称,中国的这些过滤机制属于贸易壁垒,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美国一些互联网巨头和大型外贸团体长期开展游说活动,想让美国把中国的审查当作贸易问题来对待。例如在2008年,谷歌的副总法律顾问出席国会参议院一个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宣称美国政府应该将此事纳入贸易谈判的核心议题。

 


© 东格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中国使馆官员向澳洲节目组怒吼要求撤档被拒

$
0
0

澳州《60分钟》脸书页面截图

以下内容由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根据澳大利亚《60分钟》节目官方报道编译(所有对话内容均按原文完整翻译):

2018年6月12日,当地时间约下午6点,澳大利亚《60分钟》节目执行制片人 Kirsty Thomson 接到了一通电话。“一上来就气势汹汹,语带威胁,还很大声,” Thomson 回忆说,“她朝我大吼,‘把它[节目]撤了,去找你们领导!’”电话的另一头是中国驻澳州堪培拉使馆的新闻参赞曹赛先女士。“你要听我的,”这位使馆官员从电话那头大叫,“以后不能再出现这样的失职行为。”

其实一开始,曹女士企图施压的对象是这家电视台的高层,但她的电话很快被层层往下转,转到了节目组那里。

新闻网页截图

然而除了发怒和吼叫,曹参赞似乎说不出来她投诉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她唯一能提出的指控是《60分钟》节目组“未经允许”“非法”拍摄了位于瓦努阿图的中国大使馆外墙,并违反安全条例用无人机飞到使馆上空拍摄。Thomson 对她解释说,这段视频是在公共场合合法拍摄的,无人机也并没有飞过使馆上空。

最后,该节目组在文章内表示,欢迎曹参赞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就算我们不同意 [她文章的观点],我们也会刊登出来。媒体自由在本国就是如此运作的。”

中国驻澳使馆官网截图

曹赞先正式出任参赞的具体时间不详,以下为出任参赞前的履历:

1989.09——1993.06,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语教育专业学生;
1993.06——1998.08,湖南大学西语系教师、助教、讲师;
1998.09——2001.07,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2001.09——2004.07,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4.08——2008.11,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  (其间:2006.11—2007.11挂任武汉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8.11——2009.08,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9.08——2011.12,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2011.12——2016.09,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天朝在行动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上海小学生被杀案次日:地方报纸只字未提 (更正)

$
0
0

【更正】(美西时间 2018年6月29日 上午3时50分)经网友反馈,上海《新闻晨报》当天 A5 版右上角有一篇标题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浦北路持刀砍人案》的简短通稿:

《新闻晨报》2018年6月29日A5版右上角有一篇关于世外小学砍杀案的简短通稿;图片来源:Twitter @2315751953Camui

————————————————————————————

2018年6月28日上午,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门外发生了无差别杀人案,一名男子持刀砍死2名小学生,另有一名小学生和家长被砍伤。

当晚,大量市民自发前往事发地点举行烛光晚会,哀悼去世的孩子。从网友发布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出,很多人为孩子带去了鲜花和毛绒玩偶。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牵动人心的严重刑事案件,上海本地主要报纸总共刊登了几份报道?

答案是:0。零。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检索了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2018年6月29日电子版的所有报道内容,从头版到末版。没有。一篇都没有。这意味着政府极有可能为此下发了禁令。

以下为上述四份报纸的2018年6月29日头版内容:

另外,有家长曝光,事发后,上海世外小学照常举行了毕业典礼,期间完全没有提及在校门口刚发生不久的惨案,似乎整件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相关阅读:中国数字空间|世外小学袭击案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真理部】上海世外小学砍人事件

$
0
0

【编者注】这张网传图片疑似来自《新闻晨报》内部微信群。其中,杨伟中(忠)为《新闻晨报》主编,陈怡为上海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监事,樊巍为《新闻晨报》记者。

各位部门负责人,对于今天发生的徐汇区浦北路持刀砍人案件,请严格执行之前的指令,不延伸采访,不渲染炒作,绝对不要报道献花、点蜡烛,请告知部门员工,不要在各类账号中发或转发此类信息,如有过请即删。拜托各位行动起来,将此要求执行到位。

@所有人 注意保密要求,有关要求不要扩散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国家级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砍童事件背后 “弱者报复社会”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
0
0

6月28日发生的上海刀砍男童事件最近在中国自媒体广泛传播。命案地点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附近,事件导致2名男童去世,1男童和1女性受伤。男童均为该小学学生,女性则是学生家长。时正值学校举行毕业庆典。砍人者黄某来自湖南邵阳,今年29岁,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据悉来沪找工作无着,遂产生厌世情绪,怀藏着一把菜刀,行凶报复。

这也是6月下旬中国发生的第四起针对无辜平民的滥杀事件。

该行凶案引发人们对社会底层的一些失意者报复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讨论,在中国,类似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除刀砍学生或成年人外,还有火烧公交车或者商场,以及其他方式的滥杀无辜,近几年都有报道。

过去发生此类事情时,媒体尚会公开报道,但现在基本隐匿不报,理由是怕造成不良影响。而从社会角度看,亦因这种事情渐多而感觉麻木,此次因为受害者是没有多少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小学生,而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上海市民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附近点烛光悼念遇难的孩子。

坦率地说,今次事件是一起随机的极端事件,要防范此类行凶行为是很难的,但这不是说,我们就可把责任完全推给行凶者本人。

我们可以把这些年发生的平民针对平民的行凶事件,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像黄某一样,没有一个具体的因素或动机;一类是行凶者遭受到了某种明显的或他自认为明显的不公对待,在其向政府和社会诉诸救济渠道无果后,产生行凶杀人报复社会的念头。前者的社会责任小一点,但也不是说没有责任,后者则不可免责。

这种弱者对弱者的报复,借用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的一本书名,可称之为“弱者的武器”。但斯科特在同名书中的“弱者”,指的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马来西亚农民,他把农民的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行为,看作为他们反抗雇主和其他榨取农民利益群体的“武器”,它适合当地的社会结构和农业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反抗方式。

而我所说“弱者”,不是固指某个特定群体,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即不管行凶者是基于何种原因沦为弱者的,他现在的处境是在社会边缘,处于一种事实上的弱者地位。当然,这样的“弱者”,大都隶属于社会的弱势阶层或底层社会。这样一个人,当他受到侮辱或努力后,意识到无法改变自身的边缘地位,于是不再选择顺从,认命,而萌生极端的反社会心理,他们要用社会来为自己的冤屈或不公“陪葬”,但由于他们向欺负自己的强势阶层”复仇”面临实际困难,便将报复社会之刀砍向同为弱势者或比自己更弱的群体,包括像学童这样的体力弱者。此时对他们而言,报复谁不是目的,报复本身成了目的。由于在他们做出这种选择时,多数人已经抱有同归于尽的想法,所以,报复的动作弄得越大,其复仇的心理也就越能得到满足。

警察在命案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但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这种针对弱势平民的疯狂的发泄和报复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互害模式。

对我们来说,需要反思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何以此类行为比以前反而更多?中国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些人可能不喜欢这么假设,他们会拿美国的例子做反驳,美国近年来枪击案也很多,是不是美国的社会也出了问题。其实中国和美国没有可比性,美国是个持枪自由的国家,而中国,差不多是除朝鲜外社会管制最严重的国家,刀具在中国是受到严格管控的。但即使如此,枪击案也反映出美国社会的极化现象最近几年很严重。

中国社会的问题几乎表现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不客气地讲,中国就是个社会治理失败的国家,社会治理的失范和失序到处可见,触目惊心。其中最让人忧心的,一是个体的自由受到严格约束和禁止,二是群体自治被取缔,在这种情形下,当几乎所有的公共产品都由政府来提供和分配,社会就会发生争夺公共产品和资源的战争,难有基本的公正可言。

因为在政府能够决定一个社会从思想到物质分配的几乎各个方面,甚至连私人事务也干预时,社会就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这就使资源的分配不可能公平,特权阶层总是分得最多最好,而为了在社会分配中尽可能最大化自身利益,人们也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去讨好和接近权力,将更多的权利“自愿”让渡给掌握着分配大权的行使者。此乃中国出现各种丑陋和丑恶现象的总根源。

上海市民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附近点烛光悼念遇难的孩子。

特别是,一旦上述情况被固化,资源争夺的失败者无法从社会分配中改善自身、家庭及后代处境,其遭受的状况甚至不能获得政府哪怕是言语的“安慰”,那么,他们中的多数就会把自身处境之“恶”运归咎于社会,是社会害了自己。在他们的认知中,很难认识到这是因为存在一个垄断权力和公共资源、只为自身谋利的超级“利维坦”,于是,拿社会泄愤,将心中的不满乃至仇恨投射到社会,瞄准其他弱势群体制造事端,就几乎必然。

所以,弱者对弱者的报复,表面上看,是偶然和随机事件,但剖析其成因,会发现它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要解决它,也只能从政治和社会入手。但现在中国社会没有能力去解决,因为这是一个从教育、道德到规矩的总体性问题。单个和局部的改善无法撼动整体的走向。

此外,社会的反思总是集中在几天,当新的事情发生后,舆论追逐新的热点,没有多少人会去真正关注受损者的心灵,但对受损者而言,这种事总是易被传染的,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故可见,中国社会将继续在他害和互害中匍匐行进,下一次出现滥杀无辜,一点也不要奇怪。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上报|天大的「假新闻」–中国抨击他国侵害「新闻自由」

$
0
0

作者:乐克凛

澳洲所拍摄的剧集《秘密之城》(Secret City),字裡行间都透露着对「中国因素」明目与暗地侵蚀着民主制度、国家安全、新闻自由与公民权利的现实;而更堪称在「中国因素」气旋下受害最久、最深的台湾,近来亦更受到兴起的「假新闻」攻势骚扰,但似乎仍未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与提防。

以台湾的现实处境而言,「假新闻」已成为侵扰台湾政经与社会的严重问题;从「灭香」到「2018解放军台海实弹军演」等最终均证实为「假新闻」的事件,不仅肇成一时对台湾社会的不安与骚扰,最后更均被证实为是来自中国的「假新闻」;前者来自于中国的新闻内容农场,后者则是中国官媒明目张胆操作与误导的恶性威胁──「红色谣言供应链」的成形与进逼,亦俨然成为当代对台湾最深的国安危机之一。

而在中国所谓的「新闻自由」脉络之中,嗯……光把「中国」和「新闻自由」两者并列就有种十足的违和。北京当局对于新闻媒体的控制与态度,基本上便是将其视为中共政权的附随宣传组织;而习近平执政后更开始致力于推动「媒体姓党」的忠诚塑造游戏与「中国之声」的大外宣系统巨兽塑造,除了日益低落的新闻自由与言论环境,现在,帝国之手更要完全地掌控本就没有多少自主与自由的所有媒体。

台湾自民主化运动与巩固深化至今,「新闻自由」始终为吾辈所骄傲与坚守的价值与制度。这样的制度来自于对「防范政府控制人民」的监督与制衡,但,如果正利用着这种价值与制度,而趁机製造与传播大量的「假新闻」,以达对一个国家内部的侵扰与破坏者,正是另一个不怀好意的邻国、甚至是一个惯以新闻与媒体作为斗争工具的政府时;难道,又该以「自由之名」而坐视不管吗?

当中国官方抨击陆委会对「东南卫视」的叶姓记者其处置时,显然亦完全对真正的「新闻自由」甚至正常民主国家的「媒体」没有任何概念:以「新闻」之名包装,实则却以挑动社会仇恨对立、污衊政府与人民为目的,恶意散播明知全然不实的谣言;遑论应被社会谴责,其自身与所属媒体本就该善尽事实查核与伦理自律。中国真正该谴责的,是这些整天炮製着「假新闻」的所谓「媒体」;如果可以,也该顺便谴责一下自己。

中国运用媒体控制与「假新闻」製造,以侵扰与渗透他国的桉例非台湾独有;美国自2016年通过《反外国宣传与造谣法桉》,而澳洲则在今年6月方通过两部「反外国干预」法桉,再算入其2016年所拍摄的《秘密之城》──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警觉心与民主防卫机制,台湾显然已有重新检视与调整的必要。而如何在新闻自由的保障,与国家安全的防卫之间,寻找出最适宜与有效的方式与机制,或为现阶段吾辈都应深加思考的迫切问题;而就台湾所面临的危机现状,与中国「媒体」的恶劣行径而言,陆委会拒绝叶姓记者的驻点申请,亦不过是最低限度的「刚好」处置而已。

以「新闻」之名,行「破坏」与「渗透」之实;中国的老技俩早已被国际看穿,并开始讨论与思索如何进行「正当防卫」。而当中国仍拒绝承认其对媒体的蔑视与控制,并开始痛斥着他国在「干涉新闻自由」时──你该知道,这又是一个来自原产自中国官方的「假新闻」了。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审查制度


© 东格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上海网信办责令《好奇心日报》立即停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
0
0

接有关部门通报并接网民举报,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非法开展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上海市网信办予以立案。7 月12 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工商局、市文化执法总队等部门赴该公司现场联合执法检查。检查发现,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办公场所、非法组建“新闻采编团队”,在“好奇心日报”网络平台上违规提供时政新闻信息服务。此外,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在“好奇心日报”上开设原创新闻栏目、刊登大量外媒时政类文章。其相关行为已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网上舆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之后,在上海市网信办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约谈中,该负责人也对以上违法违规事实全部承认。

针对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事实,按照国家网信办“重双基,强双责”的要求,上海市网信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于7 月13 日上午向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市网信办将依法对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予行政处罚。

微博截图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新浪微博:

@Z****r:喜欢好奇心日报的 NYT 和 Medium 翻译文章,以及各种数据类文章。就像广西师大理想国各种被禁无法出版的图书一样,在这个国度暂时只能戴着镣铐行走。

@M****J:像被人隔空扇了一巴掌,没有痕迹,却是实实在在的痛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世界开路者, 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我们都在,在你们身后。加油啊/hug

@睡****-:《好奇心日报》新闻类App请你挺住,人可以没有新闻但人不能没有好奇心。麻痹喜欢的内容媒体都马上灭绝光了,活着真他妈难。

@军****赵:这个时代对新闻媒体的最高赞誉就是:不要说话!

@M****__:偏偏是今天 7.13 我没有敌人[摊手]

@蛋****粽:被捂嘴只能证明你说对了

@老****班:模仿一下罗太君,“如果没有好奇心日报,中国的新媒体是不值一提的”。

@烤****子:最喜欢的新闻app没有之一!!

@不****谷:有些人天天批评我们娱乐至死,然而是有原因的

@夏***边:没有死,但是被阉了,以后也就是个司马迁了

@端****异:这只靴子终于落了下来,一点也不意外。去年就和人讨论过这块的采编权规定,感觉被叫停也就分分钟的事。某个角度上可以这么说,中文互联网其实早就已经死了

@m****r:你们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长江 |杨冰莹:再见了,我的19年媒体生涯

$
0
0

5月的一天,南京报业的一个朋友来找我。说来不可思议,我们竟然五年未见了,2013年我迈入新媒体,她留守纸媒,各自疲于奔命。别后再见,彼此相视而笑,眼角都有了湿意。

我们是同龄人,出生于七十年代末,在媒体这个行业中,不知不觉已近20年。

她带着困惑而来。

“这么多年,我们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敢出任何差错,也获得了无数大奖小奖各种荣誉加身。但是为什么,我们却要面对惨遭淘汰的局面?”

她的镜片后有泪光闪烁,内心的痛苦真实可见。

我不知如何回答,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传统媒体四面楚歌,媒体人内外交困,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我的焦虑感,可能比她更为深重,毕竟家里还有一个资深的电视人,在媒体生态剧烈变革的这几年,我们一直站在风口浪尖。

“还好你及时进入了新媒体。”她说。

我笑着告诉她:其实这5年,我每天都过得很孤独。

(一)

我说这话,对我的老东家——凤凰网江苏站,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

凤凰有一支非常高效、优质的年轻团队,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BOSS:关卫东总编辑。一米九几的个儿,站在人前,不怒自威。五前年,凤凰网落地江苏。五年来,在关总的带领下,团队以“朝气、锐气、正气和才气”的特质一路向前,领跑江苏新媒体,在新闻网站地方站中脱颖而出,打造出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

凤凰团队90%以上都是90后年轻人。他们聪明、领悟力强,互联网基因与生俱来。在高强度与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能够快速成长,很快独挡一面。

相较于他们,我这个以35岁“高龄”转型而来的老媒体人,内心承受的蜕变与冲击似乎要大得多。

很没出息地说,在我入职的前三个月,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忍不住想掉眼泪。一如前辈们所说,当你踏上这列高速行驶的新媒体快车,就已身不由己。新闻网站市场化运作下,所有过去引以为傲的关于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全部被推倒重建。

曾经的理想和信念,一夜坍塌。

甚至,来不及消化个体的委屈。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我们以为的新媒体,在大时代的更迭中,很快和电视媒体、纸质媒体以及电台一起成为了传统媒体。而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无辜成为这场大变革中被扫荡的部分。这是整个媒体行业的疼痛——要想不被淘汰,就得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我眼见着不到一年时间,关总的头发上起了一层白霜,他常常从上一个会场跑到下一个会场,坐下来肚子咕咕叫,大家都知道他又忙得忘掉了吃午饭。

我也看到85后的副总编李诚,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周末的概念,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六与星期天。

凤凰团队的视频与直播一直冲在行业最前端。视频部的老大汤霖和他的小伙伴们,工作起来夜以继日,有时候在录制现场,看他脸色苍白直冒冷汗,那是长期熬夜和不按时吃饭落下来的毛病。

⋯⋯

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凤凰网江苏如同行业里的一匹黑马,杀出重围,通过创新产品延展媒体的容量与深度,不断地优化升级,凭借专业的服务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我为这个优秀的团队而深感骄傲。

五年时间,足够一个人的成长。当我开始为频道招商引资,为项目拼尽全力,为我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发挥在纸媒积淀的专业优势,我可以说,我已经成功转型了吗?

不不,从来没有!

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佬马云在乌镇发表洋洋演说:未来互联网没有边界。托他的福,新媒体初显端倪,伴随着移动端和碎片化传播盛行,自媒体、视频媒体、分发平台以及直播、短视频等传播形式百花齐放,而新的业态还在不断涌现,无限延伸。

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就这样被裹挟,跟随移动时代的这一趟快车,奋力向前奔跑,不敢停下脚步。

职业的焦虑和痛苦无处可说,除了默默承受。

年前,我的身体出了一些小状况,我对诚哥说,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我已经尽力了……

这些年,自知表现欠佳,是关总和诚哥给予我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同出南京报业这个大家庭,对我这个不懂事的中年少女,他们一路关照有加。

可是我知道,我已显现疲态,人到中年,无论身体还是内心,都在命令自己慢下来。真的跑不动了,再混迹于年轻人中,就是不合时宜的存在。不如就在这一站下车吧,也算得上一场得体的退出。

 

(二)

前几天,我在南京报业的老领导王志敏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这个曾经的老记者接受几个小记者的采访,协助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几个大一同学,完成她们的暑期作业。

三个小姑娘扛着沉重的摄像器材找到我。

她们真年轻啊!青春可爱,充满活力和梦想,一如多年以前的我们。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十年前的我,也是这样朝气蓬勃吧。

我还记得,大四的下学期,我在武汉长江日报实习。我的实习老师是湖北省的文科高考状元,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李红平先生,后去南方周末就职。

1999年的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我跟着老师去做一个采访,在街头报亭,他买了一份《南方周末》, 头版上是新年献词,那标题,我至今印象深刻: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当年的南周,号称新闻行业的标杆。这篇新年献词曾让年轻的我热血沸腾,下决心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今天,读到它依然充满感动: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那是传统媒体人最好的年代,是纸媒发展的全盛时期。自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在广州成立以来,各大报业开始走集团化路线,各类子报子刊纷纷诞生,此后10年,无论是从主流报纸的传播力、影响力,还是集团整体的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代表着中国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1999年3月15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武汉晨报》创刊,汇集了江城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也给当时面临毕业的我们带来机遇。

1999年7月,经过了层层考核,我进入武汉晨报,成为一名见习记者。最开始是守着热线电话跑新闻,在盛夏有着火炉之称的大武汉,每天在烈日下东奔西跑,被烤成了黑姑娘,却充满了快乐和力量。

我还记得,有一次接到一起求助电话,一名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的患者,因肇事方逃逸,他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医院也停止了治疗。

我和一位同事赶去采访。那一天,正好领取了半个月的稿费,口袋里揣着800块钱。赶到医院时,看着那个受伤的男人躺在过道里,一言不发,他的母亲在一旁声泪俱下。采访完毕我们离开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突然扑上来,哭着抱住我的腿说:姐姐,救救我爸爸!救救我爸爸!

我从口袋里摸出3张人民币,放在他们身边,默默离开。

回到报社后,心情依然沉重。慈眉善目的老主任听说了此事,特意找到我说,我们做记者,要以更高的格局看待问题,用客观事实克服主观情感,用职业精神寻求解决之道,帮助弱者发声,这才是真正的新闻人。

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第二天稿件见报后,我赶紧联系受伤男子所在的医院,和处理肇事案件的公安机关,进行追踪报道。几篇报道下来,这个病人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和改善,还有很多热心人自发到医院看望他。

能够用自己的报道去帮助别人,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是媒体这个职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吧,也是记者们前进的动力!

3个月过后,我被分入报社特稿部。

现在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特稿的意义所在,其实就是“深度调查报道”。特稿的题材涉及重要突发新闻,重大社会事件,各类人物采访等等,一经报道,一般能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有幸和全国各地的资深媒体人一起,经常奔赴在重大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真是莫大的锻炼与成长。当然这条路并非一路鲜花,而是常常与危险相伴。

有一回我们4名记者去暗访一个地下赌庄,不知为何走漏风声,夹杂在一群男女赌徒中,被手持铁棍的打手们追至长江边上,团团围住。他们一边叫嚣着让记者滚出来,一边威胁把记者扔到长江里喂鱼。

说不怕是假的,相较于三位同行老师的沉着和冷静,我面色惨白,感觉到心脏快要跳出来了……后来,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我们得以逃离。

这样的一些经历,给予我最宝贵的人生体验和积累,可以说在以后的岁月中,支撑和滋养了我的整个媒体生涯,即便后来远嫁南京,我还是选择进入纸媒做调查记者,继续全国各地奔波。也获得无数的荣誉,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接受采访……

即便只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参与见证过纸媒的光辉岁月呵。

后来,随着特稿部的消失,那群闪光的特稿记者,渐渐隐退。

2013年10月,我离开纸媒,进入凤凰网江苏站。

2014年,三秦都市报的周书养老师完成了他的创作《特稿记者》,特意寄了一本新书给我。二十来年的莫逆之交,我很想写一篇书评给他,每下笔时,却呆坐半日难以成文。

俱往矣,我们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三)

往事就像电影片段,过去的是黑白,现在的是彩色,一声稚嫩的“杨老师”,把我的思绪从游离拉回现实。黑发明眸的姑娘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辞职?你还热爱媒体这份职业吗?

现在的孩子真是聪明又犀利,抛给我这么高难度的问题。

从青春年华到渐近不惑,是因为热爱,才一路走下来吧。

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可能都还有一点点关于理想的情怀。当初入这一行,都认为自己应该担负着“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梦想。

然而商业社会改变了一切。最让我们难以接受和承认的是,媒体不再只是媒体,被默认成了公关公司、策划公司、营销公司等商业机构,一切都被利益绑架。中国记者艰难地游走在尊严和利益之间,迷茫而又痛苦。朋友圈里有人长叹:当年我们谈理想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最终稿子写得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挣到钱!

所以,这也是许多媒体人离职的最重要原因吧!始终无法突破职业带来的荣辱冲突,在内心深处备感煎熬与折磨。

传统媒体人向往着新媒体,一如5年前的我,满心欢喜地迈入新媒体,就像登上了互联网的诺亚方舟。但是我们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落地江苏的各大门户网站地方站,大都由传统媒体大佬们操盘,无论是大苏网、网易江苏、新浪江苏,还是南京本土的其他新媒体,几乎都没有找到明显的盈利模式。他们本身也正在承受巨大的变革压力,向死而生,努力完成媒体人到经理人的转变,带领团队突出重围。正如里尔克的诗里所言: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而我,算得上是一个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吧。反思过去,置身在一个快节奏的环境里,每天的大量工作,每周的周报例会,都带来无形的压力,精神始终是处在急躁的状态,疲累到自我屏蔽,无法真正安静下来。有时候回家,和先生说不上两句话就开始发火,虽然那不是我的本意。

有一天晚上很迟离开公司,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突然有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恐慌,感觉呼吸困难。就像前面黑漆漆一望无尽的马路一样,我看不到尽头,看到不光亮。

我坐在马路边上,给一个前媒体人罗宾发信息,问他:我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

罗宾在6年前离开报社,投身房地产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自己还开了一个小公号,走文艺路线,聚集了一批文学爱好者。也算是在别处诗意地生活。

而之前,他是报社的评论员。纸媒之困,率先投射到评论上。这个过程,伴随着读者阅读兴趣的碎片化、浅显化甚至情绪化;自媒体流水线作业的兴盛……他患上了抑郁症。

这并非个例。

有一份《媒体人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陷入长期抑郁的媒体人占到23%,甚至有超过5%的人有轻生念头。这意味着,每20个媒体人中就有1位有轻生的念头出现。

罗宾回复我说:你这就是媒体从业者常有的职业焦虑,算是一种情绪反应吧,我抑郁的时候,几乎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睡眠,每周都去看心理医生,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才意识到,是工作无法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了,说白了,就是厌倦和倦怠。

我慢慢地站起来,我想是时候离开了。

这样的告别似乎有一种悲情主义色彩。我想,我和大多数离职的媒体人一样,告别的不只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个时代,一种情结,还有我们的青春与梦想。

也曾想过,离职后要去做点什么?毕竟中年失业,我们除了文字傍身也别无所长啊。可眼见着自媒体每天涌现出无数篇10万+,完全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的节奏。

于是心血来潮,花了499元的学费,报名参加一个号称10万+自媒体大V的写作培训班,当然,那些所谓套路的写作把戏还真心看不上,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盈利模式,一期学员接近300人,一个月培训时间,15万到手。结束后从中挑选一部分资质不错的学员,组成写手班给各大微信公众号供稿,然后再开始下一期的培训。你们看,写写稿子也可以形成产业链。

正因为对自媒体流水作业的了解,让我对内容创造这一块反而充满了信心。

《中国周刊》前主编朱学东先生说过:没有真正的内容,最好的渠道最终也是卖垃圾,卖垃圾只有一类东西能持续,就是游戏和毒品。

优质的内容,绝不是那些刷屏的爆款文章所能替代的。大众需要真相,读者需要思辨,保持清醒独立思考,是人的尊严所在。

根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公众号整体平均阅读数下降了24%。内容同质化、用户审美疲劳、短视频来势凶猛,自媒体野蛮掘金的时代结束了。

可以判断的是,未来媒体发展将逐步由用户数量增长向用户价值驱动转变,通过内容创造价值,再通过合理的媒介,连接内容和用户,所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传播才是真正内核所在。

很多年以前,我给杂志写稿,一篇稿件《知音》的平均稿费在8000多,《家庭》在4000左右,《爱人》1500左右。但是现在,大多数刊物已不知所踪。

前不久,我的大学同学,供职于《知音》杂志社的戴志军先生委托我做一个采访,我吃惊地问他:《知音》没有停刊?他说,还是和以前一样,每个月上中下三个版本都在发行。另外,稿酬也没有改变。

我说:为什么?现在的行情……

他说,有那么多人要吃饭,真停刊了,这些人就面临失业,所以领导层还在坚持。

这几年,杂志的广告收入呈断崖式的下滑,甚至是零广告。不少刊物陷入巨大亏损的泥沼,甚至关张大吉。

尽管《知音》一直受人诟病,但此举也真正配得上一句业界良心,值得点赞。她的坚持,至少能够稳定军心,让员工们能够看到那一束希望的光亮。

也许,所有留守的媒体人,都需要看见这么一点点光。

大家期待的是:媒体不要被利益所绑架,还新闻记者一个干净的身份。让每一个媒体人可以像欧美国家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记者一样,赢得社会尊重;让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的孩子今后能以这一职业为荣,愿意为之付出。

 

(四)

离开凤凰那天,我先生来接我。车驶离黄埔路时,忍不住回头张望,有点泪目。东先生踩下刹车,一本正经地说,你还是打电话问问关总吧,看看还有没有回去的机会?

忍不住又笑了,内心释然。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有结束的时候,一些人来,一些人离开,都是人生常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感恩关总,感恩诚哥,感恩一路同行的每一位小伙伴!

谢谢你们!祝福你们!

也要向所有坚守的媒体人致敬,包括我的先生、朋友和大学同学们!

作为新闻行业百万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见证并经历过媒体的辉煌与荣耀,也深深体会到在媒体变革的过程中,内心的迷茫和痛苦。

但是我想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永远需要正义公平守候,历史永远需要客观公正存记,人心永远需要正直善良引领。

当信息泛滥成灾,更需要汪洋大海中的照明灯塔;当网络狂欢喧嚣,更需要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

在媒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知道,深刻的观点更多来自于对真相的调查思考,来自于对社会的深邃洞察,来自于对人心的深刻体会。所以,媒体精神永远不死,新闻职业无可取代。

如果社会的进步,需要无数的行业和个体付出代价,也请保留我们的尊严,王者无冕,虽败犹荣。

就此告别吧,我也会带着那根媒体人的骨头,继续行走天涯。

余生往后,已无所畏惧。


© daifuk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新浪科技 |好奇心日报:所有平台停更一个月

$
0
0

新浪科技讯 8月3日下午消息,《好奇心日报》发布公告,进行全面整改,自8月3日15时起,所有网络传播平台暂停更新一个月。新浪科技尝试打开《好奇心日报》网站及App,发现内容均已清空,其官方微博也已停止更新。

《好奇心日报》发布整改公告

公告称,《好奇心日报》违规发布新闻信息,损害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将严格落实监管部门要求,自8月3日15时至9月2日15时,暂停更新《好奇心日报》所有网络传播平台,进行全面彻底整改。

此前,上海市网信办责令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好奇心日报》所属公司)停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当时《好奇心日报》发文表示,商业、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新闻并没有受到影响。

7月12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工商局、市文化执法总队等部门赴该公司现场联合执法检查。检查发现,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办公场所、非法组建“新闻采编团队”,在“好奇心日报”网络平台上违规提供时政新闻信息服务。

此外,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在《好奇心日报》上开设原创新闻栏目、刊登大量外媒时政类文章。其相关行为已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网上舆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之后,在上海市网信办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约谈中,该负责人也对以上违法违规事实全部承认。

上海网信办于7月13日上午向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市网信办将依法对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予行政处罚。

相关阅读:上海网信办责令《好奇心日报》立即停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十年:北京奥运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0
0

 奥运结束后,更多网站上了受限制或被封锁的名单。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久前的俄罗斯世界杯时,不少人感叹”人生就是几届世界杯”,而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人生用”奥运会”这个单位衡量更贴切。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首金,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奥运记忆也是人们的成长记忆。

在西方,人们很喜欢问的一个关于”历史那一刻”的问题是:当肯尼迪被刺杀时,你在做什么?在中国,这个问题可以换成:当北京奥运开幕时,你在做什么?

对于很多人而言,那是一段让人摩拳擦掌的日子。”那时候,大家对未来充满憧憬。觉得有很多积极的、有活力的东西正在生长,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奥运会正是这些积极事物的象征”,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巴尔驰(Bernhard Bartsch)告诉《德国之声》。2008年奥运时,他还是一名德国驻华记者。

北京奥运会是继1964年东京、1988年汉城之后, 第三次由亚洲国家主办的夏季奥运会。观察家们期待,这场奥运会推动中国在政治上更加开放、社会更加自由,就像之前的东京奥运、汉城奥运对于日本、韩国一样。

在奥运前夕,北京政府确实也做出了一些姿态: 不少之前被封的网站被解禁;官方还史无前例地专门划出场地,以供人们抗议、示威。

“作为记者的我们当时都很兴奋,觉得这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我们有很多期望,希望奥运会能改善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政府也做出了不少承诺”,《世界报》的资深驻华记者埃林(Johnny Erling)对德国之声说。这其中就包括放宽媒体自由度:北京政府承诺,在征求被采访对象同意后,外媒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采访。

回头看来,巴尔驰和埃林都承认,那是一种盲目乐观、错误判断。

“我们当时对划出来的抗议区很感兴趣,都跑去看,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没有抗议活动得到官方批准)。然而十年后回头看,那其实是后来一切的征兆:中国并不是需要时间走向自由化,而是根本没有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在走”,如今在德国智库工作的巴尔驰说。

从期望到失望

奥运结束后,更多网站上了受限制或被封锁的名单。据GreatFire.org最新统计,在该组织监测的37万多个URL中,有8.34万在中国被屏蔽;而在2万多IP地址中,有3682个在中国被屏蔽。2017年的全球最热门网站,前五名(Facebook, Google, YouTube, Twitter, Wikipedia)在中国全部被封锁。在”自由之家”关于互联网自由度的调查中,中国过去三年连续垫底。

与此同时,中国新闻自由与公民社会的空间变得愈加狭窄,当局的审查与管控日益增强。

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展江对《德国之声》说:”2008年,胡锦涛先生发表讲话,当时对媒体还是鼓励、放开的态度。而如今的领导人要求党管理、管制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越来越多只是报道领导人的活动,强调领导人的核心地位。……’对版面’(各官媒保持同样的版面)是过去的术语,然而如今,这个情况特别明显。”

埃林谈到,作为驻华记者,他所享受的自由度从2008年起逐渐下降。”事实就是:如果中国当局感觉这可能会带来麻烦,总是有理由去阻止你。如今,我们再想去西藏、新疆这些’麻烦’地区变得非常难。所谓的采访自由成为了一纸空文”。

国际记联去年发布关于中国新闻自由的十年版报告,称之为”十年衰落”。在今年年初的一项关于公民社会自由度的调查报告中,中国与朝鲜、沙特等国一起垫底,属于”公民社会没有任何行动空间的国家”。

时评人长平说,中共在把奥运会办成后,又办了很多事:网络管制,对异议人士的监控,对公民社会的打压,对媒体的收紧。”很多08年可以做的事情,如今连提都不让提了。许志勇、浦志强、艾未未,那一年他们在社会中都还是明星–尽管当时政府对他们也有压力,然而现在,他们要么流亡国外,要么被判入监,要么被软禁起来。”

中国梦的造势元年”

给当代中国留下深深烙印的节点: 89年算一个,08年也算一个。2008年是多事之秋——从春天西藏骚乱(三一四事件)到随后的火炬风波,再到五一二汶川地震。

对于这些,长平感触尤深。2008年,他因为一篇关于三一四事件的评论(《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遭遇攻击,被撤职。他说,”我的人生从那一年起彻底发生改变”。

十年后往回看,长平认为,2008年是”世界和中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一年”,是”中国梦的造势元年”。

他说:”那之前,中国政府在国际上一直韬光养晦,在国内或明或暗地向老百姓承诺,一切需要时间。言下之意是民主会有的,人权也会有的。从北京奥运开始,调子一下子变了:我们不需要学习西方,我们的体制更好。08年之前,特别流行这样的词: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08年之后,这些词从官媒中消失了:我们不需要了,是世界走向我们,是国际与我们接轨。”

巴尔驰也表示,”如果说奥运前,中国还有一种自卑心理的话,那么在奥运后,这种自卑变成了自信,变成了过度自信。”这位中国问题专家同时强调,过去十年中国后退了几大步这只是西方视角,在中共看来,则截然不同。

分道扬镳

曾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分道扬镳”。文章把奥运会看作是很多事情的分水岭,讲了很多”那一年”。比如,”那一年,谷歌还可以正常用”、”那一年,很多人还乐观地说’08年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元年'”,令人不胜唏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国家也在北京奥运后开始分道扬镳,变得愈加矛盾,让人琢磨不清。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尽管一直存在各种”中国经济崩溃论”,但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从2008年的近32万亿元增长至去年的80多万亿。 继续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国内市场愈加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吸引全球投资者,也让大众、苹果这样的企业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在数字支付、互联网经济等一些领域,中国甚至走在了欧美前面,傲视全球。

与此同时,中资更多地走出国门–在众多发展国家进行基建,在欧美购置企业。这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伴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明显增加,在国际舞台上也表现得越发强势。用”一带一路”、全球合作为”中国梦”铺路,习近平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也包含了中国担当全球领导者的雄心。

这些都与中国国内加强社会管控、打压异议声音、收紧言论自由、勒令媒体国企高校齐”姓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对外如此自信、骄傲的中国,为何这样担忧、害怕自己的国民呢?

去年10月的十九大期间,大陆只有一名律师敢于公开指责中国的人权记录——余文生。然而这位写了公开信的维权律师很快被捕,至今仍被关押。

 

相关阅读:中国数字时代 | 北京奥运会

 


© 东格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有種丨网信办约谈实录

$
0
0

一周前,读者口碑甚好的《好奇心日报》被上海、北京两地网信办责令整改,全线停更一个月,期间网站和APP的历史内容均无法查看。早前网信办约谈时,认为《好奇心日报》存在组建“新闻采编团队”、违规自采和转载新闻信息等违规行为。

近期,网信办频繁约谈各大内容平台,使得这类新闻已司空见惯,然而,网信约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图文 | 小田

资料整理 | 黑影、关山

在中国“依法治网”的方向下,其实“约谈”早就机制化了。

这得从2015年说起,那一年,网信办尝试约谈“违规情形严重”的网易和新浪,据发言人称,约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网民的支持”。于是,约谈很快就铺开了。

2015年6月1日,国家网信办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正式实施,确立了国家到地方的网信办的约谈机制。明确了约谈的定义:“是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发生严重违法违规情形时,约见其相关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指出问题、责令整改纠正的行政行为。”

 

同时,也规定了有这些情况的,网信办就可约谈:

(一)未及时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投诉、举报情节严重的;

(二)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违反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注册、使用、管理相关规定情节严重的;

(四)未及时处置违法信息情节严重的;

(五)未及时落实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

(六)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

(七)网站日常考核中问题突出的;

(八)年检中问题突出的;

(九)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约谈的情形。

 

约谈后整改仍不达要求的,则可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到了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同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重新修订,扩大和明确了管理范围。此后,这些法规也频繁出现在网信办约谈和处罚的法由中。

全国网信系统工作量可谓不轻,仅是约谈和关停违规网站这一块就够忙了,去年全国网信系统约谈了超过两千家网站,更关停了超过两万家“违规网站”。但现在有那么多自媒体和博主,要是有问题的都逐一约谈,还怎么抽时间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点击看大图

所以,全国网信和北上广地方网信,主力通过规管大型的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依法治网”。

下面是各大常见的互联网内容平台在2015年至2018年8月被约谈和处罚的情况:

点击看大图

其中新浪网被约谈和处罚的次数最多,两年半间有12次,而凤凰网和网易也相近,被约谈和处罚过11次,今年被约谈最多的今日头条,则共计有9次。

根据笔者统计,网信办对这类内容平台的处罚主要有这几类:约谈整改、关闭自媒体账号、下架栏目、罚款、暂停更新、应用下架,下架和停更的时长从12小时到一个月不等。从近期的处罚来看,处罚力度是有加强的趋势。

下面来具体看看,这些平台都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罚:

圆圈的大小表示处罚次数的多寡

 

那么,网信办都是基于什么原因,来对内容平台进行约谈和处罚的呢?最常见的原因是内容色情低俗、炒作明星、传播假新闻或违规信息、违规采编,近期《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后,则多了侮辱英烈的错误问题。总的来说,除了假新闻和违规采编外,其他问题都是舆论导向不符合“核心价值”的问题,就如网信办日前约谈B站时所言:“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不过,网信办的打击方向,其实一直在变化,下面是基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网信办约谈和处罚原因的热力图,可以从时间变化看出其打击重点的走势:

点击看大图

值得一说的是,以上走势变化,也和网信办约谈和处罚对象变化有关。在2017年下半年之前,发布新闻资讯的门户网站是其监管的重点,但2017年下半年之后,娱乐资讯、直播和短视频则逐渐成为主角。

由上图可以看到,对明星炒作的管控是从2017年开始的,2017年6月,“风行工作室官微”、“中国第一狗仔卓伟”等相当有名的“八卦狗仔队”账号被关,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关停了30个娱乐号,其中包括有严肃八卦。近期强力约谈的短视频网站,其属性也更偏向于娱乐内容,不过约谈也跟它们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关。

如果我们再往前看,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下半年这段时间,会发现包括凤凰、搜狐、网易、新浪在内传统门户网站是其重点关注对象,尤其严格打击与社会时事相关的原创内容。这一期间,一批自采报道内容频道和时评观察频道被要求关停,包括网易的“回声”(其实就是原来的“另一面”,“另一面”也由于类似的原因停更,才改了新名字重新上线),凤凰网的“新太平广记”(这个栏目原本叫“严肃报道”,被约谈关停后改名,但不足半年又再度被约谈要求关停)。

“无关”配图

本次对《好奇心日报》的约谈,其实也是针对“违规自采”的问题。目前现实的环境是,新闻采编资质非常难拿到,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新闻的定义却宽得离奇: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说回约谈,其实一般约谈之后,网信办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一次不行,就两次,再来就重罚。一些被约谈的平台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例如今日头条和快手筹备庞大的审核队伍,前者规模高达一万人,后者为三千人;新浪微博也招网友做监督员,鼓励举报,整顿后的热搜加入“新时代”栏目;B站把“低俗”的用户昵称清理掉,知乎也在约谈后屏蔽了 4 万多条信息,处罚了过千个用户帐号,并且有一批被永久封号。

RIP.

除网信办外,其他部门也会对网络内容平台约谈,本文所统计的消息仅限于全国网新系统作出的约谈和处罚

以上资料整理自全国网信办官网及媒体报道,由于部分信息并未完全公开,可能存在疏漏

我们将继续推出“依法治网”系列文章

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阅读:

上海网信办责令《好奇心日报》立即停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新浪科技 | 好奇心日报:所有平台停更一个月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美国之音 |“无国界记者”促联合国认定姜野飞在中国遭任意拘留

$
0
0

@凤凰周刊 于当地时间2017年12月8日发表的一则关于世界新闻自由度排名的微博很快遭到删除,有网友截图保存后发表,不久后也被和谐;微博图片

致力维护记者权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星期五向联合国任意拘留问题工作小组提申请,要求该小组认定中国具备难民身份的政治漫画家姜野飞在中国遭到任意拘留。

在经过两年多的羁押之后,姜野飞在今年七月被以“颠覆国家政权、偷越国境”等罪名被判处六年半徒刑。

姜野飞是四川成都人, 2015年4月被联合国机构认定为难民。但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之下,姜野飞在当年11月被泰国遣返,2016年5月被重庆公安局正式逮捕。姜野飞此后还被迫在中国电视上认罪。

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在2015年姜野飞被从泰国引渡回中国后曾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利用其影响力追捕海外异见人士表示谴责。


© 星辰大海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端传媒 |全面审查时代:中国媒体人正在经历什么?

$
0
0

9月9日,端传媒撰稿人石鱼北发表一篇深度报道《全面审查时代:中国媒体人正在经历什么?》,用9位媒体人的口述,展现了在全面审查时代,媒体人所经历的越来越不自由的从业状态。报道指出,从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开始,中国新闻媒体事业面临一个越来越苛刻的审查,从网络规范到立法,从娱乐到时政,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中国媒体人无一例外经历了一个越来越不自由的从业环境。端采访了20多位新闻传媒从业人员,从“从禁令到法律,不断进化的审查”、“内容审查:从时政到娱乐,一套全方位的审查体制”、“把新媒体全面管起来”三个方面,讲述了一篇当代新闻口述史。中国数字时代从中选了其中几位从业人员的口述,欲读全文,还请登录端传媒网站。

相关文章: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ABC │中国无死角“数字独裁”体系下的模范公民

$
0
0

美国广播公司ABC 驻华记者 Matthew Carney9月18日发表报道《【聚焦】中国无死角“数字独裁”体系下的模范公民》,报道称,中国正在对其14亿公民建立一套数字独裁统治体系。对一些人来说,“社会信用评级”系统会带来便利——而对某些人来说,则会带来惩罚。

一份中共官方规划纲要称,在几年内,该系统将“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社会信用就好比中国14亿公民的个人记分卡。

在一个已经实施的试点项目中,每位公民都被分配到800分内的一个分数。其他项目中是900分。

像丹丹这样的拥有最高“公民分数”的人会在酒店和机场享有VIP待遇,更低息的贷款和就读最好的大学、获得最好的工作的快速通道。

 “这将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而信用评级垫底的人可能会被排除在社会之外,被禁止旅行、获得信贷或政府部门工作。

这套系统将由最先进的高科技监控系统强化,中国想要成为世界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军人物。

监控摄像机将配备面部识别、身体扫描和地理跟踪,以便对每个公民进行持续的注视。

报道还指出: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也将被用来收集数据和监控日常线上行为。

然后,来自诸如政府记录等更传统来源的大数据,包括教育、医疗、国家安全评估和财务记录也将被录入个人评分系统。

正在中国至少十几个城市试行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些公司正与国家合作,将该系统国有化,协调并调试技术,并敲定决定全国公民得分的算法。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工程项目,打造一种控制和胁迫10多亿人的方式。

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上的首个“数字独裁”。

报道称,中国执政党“正在利用这个系统来夺回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而后快速发展时失去的一些控制力。这是一种压制异议并确保该党绝对统治地位的方式。” 报道称,“已经有约1000万人在社会信用试点地区受到了惩罚。刘虎(音译,Liu Hu)就是其中之一。”

刘虎是中国一名调查记者

刘虎因为言论犯罪而在社会信用评级中丢分,现在发现自己因为分数过低而被社会拒之门外。

2015年,刘虎指控一名官员敲诈勒索,对方起诉刘虎诽谤,刘虎输了官司。

他被要求公开道歉并支付罚款,但是当法院要求增加费用时,他拒绝了。

去年,43岁的刘虎发现自己被列入社会信用试点计划的黑名单,被认定为“不诚实”。

“有很多人被错误地列入黑名单,但是他们无法避免,”刘虎说。

报道说:

刘虎认为他被列入黑名单是因为政治性原因,并试图向当局提出申诉。但是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得到回音。

刘虎向对全世界警告社会信用系统的噩梦。

这样做可能会让他的朋友和家人面临国家报复的风险,但是刘虎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还不明白在数字化集权的国家中会发生什么。

“你可以从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中看到,”胡先生说。

“他们的眼睛瞎了,耳朵被堵住了。他们对世界知之甚少,生活在幻想中。”

然而,报道中的中国模范公民范丹丹则“对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期望”。

对她来说,还有另一个动机使她对社会信用系统持乐观态度。

这是确保她两岁的儿子瑞宝(音译,Ruibao)幸福健康未来的一种方式。

由于父母的公民分数很高,瑞宝将获得人生中最好的起跑线——最好的住房、学校和医疗保健。

中共将授予他所规定的保护。

只要他爸爸妈妈保持信用分数。

 

制作人员名单:

  • 记者: Matthew Carney
  • 摄影、摄像: Brant Cumming
  • 数字编辑: Matthew Henry
  • 制作: Alex Barry
  • 图形设计: Andres Gomez Isaza

欲看全文,请点击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 | 云极权

2018.09.11 端传媒 | 全面审查时代:中国媒体人正在经历什么?

2018.08.28 【立此存照】宣传部采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2018.08.09 很短2 | 赵刚:虚妄与荒诞 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月经警察”

2018.07.15 端传媒 | 过去一年 他们犯下的罪叫做“祭奠刘晓波”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大闹英国保守党年会 中国央视女记者打人被捕

$
0
0

在英国保守党年会期间,一名中国中央电视台女记者在一场有关香港问题的研讨会上与在场人士发生言语冲突,并动手打人,被警方逮捕。事后,中国驻英大使馆和中央电视台都发表声明抗议。

会议组织者发布的现场录像显示,当一名华人工作人员礼貌地请这位女记者离场时,该女士不断高声叫嚷,并骂工作人员是“香港傀儡”(Hong Kong puppet)。

在劝离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接触到了该女士的风衣,她马上大喊:“放开我”(leave me alone),并使劲打工作人员的手臂。

旁边一位英国与会者制止其继续打人时,该女士大喊:“你没有权利!英国没有民主!我是这里的记者。”她还强调:”我有抗议的权利!”

该女士拒绝透露其身份,后来被保安人员带离会场,并被警方逮捕。伯明翰警方周一(10月1日)发表声明说:“昨天下午2点半,警方接到报警,在国际会议中心一场关于香港的讨论会期间爆发冲突。一名居住在伦敦Kings Cross的48岁女子因涉嫌普通袭击罪而被捕。她仍被警方拘留。”

中央电视台周一证实,涉事女子是中央电视台驻伦敦记者孔琳琳。

专家指出,中央电视台已经远不是一个普通官媒,其位置等同于广电总局,是中国大外宣计划的核心部分。现任央视台长就是中宣部副部长。专家指出,央视驻外记者绝非普通记者。

你撒谎!你反华!

周日(9月30日),在伯明翰召开的保守党年会上,保守党人权委员会与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共同组织了一场关于香港问题的研讨会,主题是“对香港自由、法治和自治的侵蚀”。

会议由保守党议员布鲁斯(Fiona Bruce)主持,出席者除保守党人士外,还包括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和香港众志常委罗冠聪等。

“香港监察”会后发表声明说,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杰斯(Benedict Rogers)致辞说:“我是亲中国的,不是反中国的。我希望中国和中国人民成功。我批评中国当前的政府以及它对待人民的方式,但我支持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国的人民,我相信香港的成功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利益。所以,遵守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义务,保障’一国两制’的实行,对中国和英国都有好处。”

话音刚落,一位持大会记者证的中国女士从听众席上站起来,对罗杰斯尖叫:“你撒谎!你反华!你想分裂中国!你连中国人都不是。其他人都是汉奸!”(”You are a liar. You are anti-China. You want to separate China. And you are not even Chinese. The rest are all traitors!”)

声明说,主持会议的布鲁斯议员请她离场,但她继续尖叫。当一位工作人员请她离场时,她打了他两巴掌。

声明说,该女士被保安带离会场后,被警方逮捕。

人身侵犯

从现场视频来看,涉事中国女士确实大闹会场,而且确实有打人行为,警方将其带走并无不妥。但是,中国大使馆却发表措施强硬的声明,力挺打人记者。

周一(10月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在其网站上发表“答记者问”,先是批评保守党人权委员会“为反华分裂势力张目”,并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声明然后说:“英国一贯标榜言论自由,但当中国记者在边会上提问表达观点时,却遭到百般阻挠,甚至人身侵犯,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们要求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插手香港事务,要求会议组织者向中国记者道歉。”

图片版权XINHUA
Image caption中央电视台已经远不是一个普通官媒,其位置等同于广电总局,是中国大外宣计划的核心部分。专家指出,央视驻外记者绝非普通记者。

同日,中央电视台也在其英文网站上发表英文新闻稿,说中央电视台“强烈反对英国在一场有关香港的活动中侵犯其记者的权利”,并要求道歉。

央视证实,涉事女子是央视记者孔琳琳。新闻稿说:“央视记者孔琳琳提问并表达观点时,受到阻止,并受到人身侵犯(was blocked and assaulted)。”

央视发言人说:“这起侵权事件发生在一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这是不可接受的。”

央视发言人除要求会议组织者道歉外,还要求英国警方”保护她的合法权利”。

谁该道歉?

针对中国大使馆的声明,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杰斯说:”看看活动现场的录像,就知道(中国大使馆的)声明是多么荒唐。会场内80多名目击者看到这位中国记者两次掌掴我们的志愿者,录像还显示,她之后又打了他。她应该立刻道歉,中国政府应该收回他们的声明。”

评论中国官媒记者的打人行为时,罗杰斯说:”这是不是中国在其国境之外的侵犯和欺侮行为日益增长的一个表现呢?”

“我们呼吁英国政府向中国当局提出此事,清楚地告知他们,这种行为完全不可接受,”他说。”如果他们如此行事,将来在政党会议上对中国官员的认证就应该严格审核并加以限制。”

 

相关阅读: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苹果 |鬧場陸記者早有驚人言論 曾斥BBC假新聞抹黑中國

$
0
0

央視記者孔琳琳。翻攝網路

英國保守黨昨天在伯明罕舉行有關香港自由的座談會,有中國央視女記者鬧場。經查,這名記者孔琳琳的驚人言論原來亦早有前科,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6年11月報導中國基層人大代表選舉時,有駐京記者曾因採訪獨立候選人而遭到近20名黑衣人阻攔和暴力驅逐。不過孔琳琳其後在推特發表評論斥BBC記者炮製假新聞抹黑中國。其後BBC一名駐華記者發文要求孔琳琳舉出事實證明,孔琳琳卻稱以「這是一個不難判斷的事實,何需專業判斷?」

中央電視台今天晚上發出聲明,坦稱這名女子是該台駐英國記者孔琳琳(Kong Linlin)。香港《蘋果》翻查資料發現,孔琳琳曾於被央視派遣至印度擔任駐新德里首席記者,其後轉到英國擔任駐倫敦記者。

孔琳琳其後又指該名獨立後選人因房屋拆遷問題,現與官方訴訟,而BBC訪問她,顯然有意介入中國司法,試圖把中國的基層選舉與該場拆遷官司作「綁架報導」。她又指一個中國人不遵守中國的選舉法律,非要妄想按美國人的方式去參加選舉,「被所謂監禁也是必然的。」

孔於新德里任職期間,曾於央視的新聞網站發表以下感想︰「本人孔琳琳,生在東北岫玉之鄉,長在北京長安街旁。一出北師大的校門,就開始接受中央電台這個喉舌單位的熏陶,後又來到電視台海外中心作新聞記者。忙碌是我最喜歡的事,休閒也是我最嚮往的事。來印度前,為了簽證幾乎等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差不多是半下崗狀態,很多朋友見我就問:你怎麼還不走,現在我終於走了,不知在北京,想我的人還有沒有。」

此外,她於微博上亦有開設一個名為「孔琳琳—倫敦的新聞生活」的帳號,該帳戶共有超過6萬名粉絲。該微博帳戶的最後更新日期為9月29日,內容只有兩張花卉相片及「陽光周末」四字。

她上星期也有曾就中國遊客大鬧瑞典一事在微博上透露心聲,指「一個普通國民在外國旅行時遇到麻煩向使館求助,被公知(公共知識分子)定義成「綁架國家」,更多的普通國民希望國家富強以做中國人而驕傲時,又被公知定義成「被國家綁架」。這種人的精神祖國是不可侵犯的。它可以是瑞典,更常常是美國英國日本等等、中國遊客在這些國家遭遇不公,必有緣故!比如在日本京都的步行街上被車壓了,那就是碰瓷!其實可以說句髒話,對於某類迷戀精神祖國的賤民、「知識」(洗腦)越多就是越反動。」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相关阅读: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战狼型女记者来了

$
0
0

编者按:9月30日,在英国保守党年会期间,一名中国中央电视台女记者在一场有关香港问题的研讨会上与在场人士发生言语冲突,并动手打人,被警方逮捕。事后,中国驻英大使馆和中央电视台都发表声明抗议。对此,网民评论:战狼型女记者,厉害了。

 

以下评论由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网络:

我小刘啊:战狼来了

绅士装备9:没错,是来了!!

踏浪而来888:我不带感情色彩说一个事实:外国人看到这种场景大多认为中国越来越霸权纳粹化。当然你可能认为我们没必要在乎外国人怎么想,但是了解一下他们怎么想也没坏处

JY没脖子:自己三观正不正没点数?

彭述之:战狼

PiggyLLLLJ:战狼

九果2018:支持香港,我们不诚信在先

 

 

 

相关阅读:

苹果 | 鬧場陸記者早有驚人言論 曾斥BBC假新聞抹黑中國

BBC | 大闹英国保守党年会 中国央视女记者打人被捕

美国之音 | 中国大外宣 450亿不白花?

长平观察:两会红与蓝-白眼翻向大外宣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央视记者孔琳琳在英国论坛涉打人引发的三大争议

$
0
0

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孔琳琳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一个香港问题论坛上,大声向与会者喊叫,称他们“反华”、“汉奸”,从片段所见,工作人员请她离场时,她出手拍打了一名论坛上的工作人员,她被捕后获释。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声明力挺孔琳琳,批评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应“停止插手香港事务”,称当时中国记者只是“表达观点”,对事件表示强烈不满,并要求会议组织者向中国记者道歉。央视发言人指,记者是“正常履职”,称组织方“举止失当”。

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杰斯反驳,指该名记者打人反而应该道歉,保守党被问到会否道歉时回应称,已经取消了有关人士会场的证件;警方表示该名女子涉嫌普通袭击被捕,目前获准保释,但调查仍然进行中。

这段2分多钟的视频,引发中港两地网民热议,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网民反应两极,BBC中文梳理了事发经过,探讨女记者行为的合理性、媒体与党的关系,以及中英双方在香港问题的角色。

图片版权HONG KONG FREE PRESS
Image caption孔琳琳后来被保安人员带离会场,并被警方逮捕。

1. 触碰与打人

事件发生在9月30日。从画面所见,孔琳琳在论坛上不断大叫,被工作人员请离开,其间,工作人员用手轻碰孔琳琳的右手手臂,劝喻她离开。但孔琳琳继续高声呼叫“自己有权利”,突然拍打工作人员,然后另一名男性工作人员,从背后紧捉孔琳琳的手臂。

涉事的工作人员声称片段录制前被掌掴了两下。

事后,孔琳琳因为普通袭击罪被警方拘捕,其后获释,警方强调调查仍在进行中。

孔琳琳在事发后于微博上表示,自己不是“打人”,而是“正当防卫”,很多中国的网民都认为,孔琳琳当时被人用手指吓,出手“拍打”工作人员,不算是“打人”,只是女性保护自己的自然反应。

不过,有香港网民就提出,“一个受过文明教育的人是不会动手打人”,“出手打人就表示你输了”。

一名常常活跃于香港社会运动的青年王先生(化名)对BBC中文说,“如果事件发生在香港,示威者与警方、保安人员的肢体碰撞更严重,但香港示威者身经百战,知道出手拍打人便是超越了那条界线。”

王先生说,不希望为了孔琳琳这件“无聊”事件用自己的名字作公开评论,所以要求化名。

“一个来自不民主国家、从不在自己领土示威的人,去另外一个民主国家,说自己有示威权利,这是多讽刺、多可笑的,”王先生说,“如果是外国记者在中国两会上抗议、大吵大闹,后果又会是怎么样?”

2. 女记者应否示威?

根据“香港监察”的声明,事件发生在会议接近尾声,曾经被香港拒绝入境的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杰斯当时致辞说,“我是亲中国的,不是反中国的。我希望中国和中国人民成功。我批评中国当前的政府以及它对待人民的方式,但我支持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国的人民,我相信香港的成功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利益。所以,遵守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义务,保障一国两制的实行,对中国和英国都有好处。”

但话音刚落,孔琳琳就站起来对罗杰斯尖叫:“你撒谎!你反华!你想分裂中国!你连中国人都不是。其他人都是汉奸!”

在孔琳琳被赶离场时高叫“英国没民主”、“我是记者”、“我有权示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声明说,“英国一贯标榜言论自由,但当中国记者在边会上提问表达观点时,却遭到百般阻挠,甚至人身侵犯,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央视亦指,“央视记者孔琳琳提问并表达观点时,受到阻止,并受到人身侵犯……这起侵权事件发生在一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这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很多网民认为记者在面对“分裂中国”的议题上“勇敢”走出来,是“义不容辞”,认为这是“一名中国公民履行义务的行为”。

但另一批网民则关注,是孔琳琳“官媒记者”的身份,有香港网民反对记者与示威者的身份角色重迭,其中一名网民说,“她用记者身份入场,有纪录和报道的权利,最多是有离场抗议的权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曾经到访中国官媒,表明“央视姓党”。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和一般记者有一定的分别,央视不是普通官媒,其位置等同广电总局,是中国大外宣计划的核心部分。现任央视台长就是中宣部副部长。不少香港网民存在疑问,她是否接到特别命令来大闹这场会议。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闾丘露薇表示,这次央视记者的表现,展现了中国的媒体制度的核心点──媒体是为党的利益服务的,必须忠于党。

“敢于亮剑,本身就是这些宣传工作者的职责,所以看到从官方言调回应,到国内舆论的大力支持,一点都不意外,这是职责所在,媒体制度决定的,”闾丘露薇说。

她说,中国官方对记者的定义,与一般新闻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新闻专业标准不同。

浙江大学教授吴飞对BBC中文表示,从专业主义来讲,记者是事实的陈述者与报导者,在很多情况下,不应该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但中国的驻外记者,他既是记者,也是一个国家意志的宣传者,所以传统的专业主义的理念,并不完全适合对中国驻外记者的分析,因为这些记者有多重的角色。

香港记协主席杨健兴对BBC中文表示,今次事件央视记者超越了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就对方言论行为提出质问,而是一种带有立场的攻击,不应变做“宣传机器”,央视应该解释,记者的职责到底是就新闻问题提问,还是维护中央政府的立场。

图片版权XINHUA
Image caption中央电视台位置等同于广电总局,是中国大外宣计划的核心部分。

3. 香港议题挑动的爱国情绪

在微博上,大批中国“爱国”网民声援孔琳琳的做法,认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英国保守党本身不应举办一个有关香港问题的论坛。

这场论坛是由保守党人权委员会以及非政府组织“香港监察”共同组织,主题是“对香港自由、法治和自治的侵蚀”,出席者除了保守党人员外,还包括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和香港众志常委罗冠聪等。

这三名来自香港的代表,是香港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李柱铭在政坛多年,是民主党元老级人马及创党成员,他1985年起进入议会,曾经是《基本法》起草委员,见证主权移交,以及之后国家安全法23条的争议,离开议会后,他多次到英美等国出席会议,解说香港状况;戴耀廷曾经发起2014年的占领行动,近期多度发表有关“港独”的言论而被香港建制派指控他散播“港独”,不过戴耀廷说自己本身不支持“港独”,而是挑战香港言论自由的底线;罗冠聪是被褫夺议员资格的代表,其所属的香港众志主张“自决”,认为香港人可以自身决定前途问题,“港独”是其中一个选项,但并非其组织主力倡议的政治议题。

许多中国网民也顺势把这场论坛与“港独”挂勾──尽管会议上“港独”不是讨论内容的核心,论坛的主题是“对香港自由、法治和自治的侵蚀”。但反对者认为,香港主权移交英国多年,这些组织不应该办一个有关香港问题的论坛,认为这是“中国的内政”。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要求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插手香港事务”,而央视发言人说,“任何鼓吹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为都是逆历史潮流和徒劳的”。

图片版权AFP
Image caption在中国国庆日,有香港示威者高举“港英旗”抗议中国政府削弱香港言论自由。

不过,在香港反对派眼中,他们亦希望英国在香港议题上发声,希望确保“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下,香港人的自由、权利得到保障。前港督彭定康曾经撰文表示,在《中英联合声明》下,英国政府是有“道义及政治上的责任和责务”,保证中方遵守其之前作出的承诺,包括“五十年不变”等等。

香港学运领袖黄之锋因为其护照被法庭扣起无法到英国出席保守党大会,他早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表示,明白目前英美等国家只是停留口 里说支持,不能够在政策、制度上带来改变,但香港反对阵营,仍然需要与外国政客有连系,是想在国际上累积筹码,令外国政治人物理解香港问题,理解民主进程与香港很有距离。

“香港的一国两制源自国际条约,国际问题需要国际筹码去应对。这是我理解的香港未来状况,”黄之锋说。

英国外交部定期会发表报告书,谈到香港情况,过往多次就香港问题表达关注,例如近日香港民族党被取缔的事件,英国官方重申,香港高度自由、权利及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必须受到充分尊重,而铜锣湾书店股东及职员失踪事件发生时,英国批评事件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及破坏“一国两制”。

一般而言,中国外交部在英国发表报告或声明后,都会回应“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预,又指不存在英国对香港有所责任,认为英方无权对香港事务妄加评论。

相关阅读:

苹果 | 鬧場陸記者早有驚人言論 曾斥BBC假新聞抹黑中國

BBC | 大闹英国保守党年会 中国央视女记者打人被捕

美国之音 | 中国大外宣 450亿不白花?

长平观察:两会红与蓝-白眼翻向大外宣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纽约时报 |中国新闻审查升级,加强管控经济报道

$
0
0

《纽约时报》记者黄瑞黎, 袁莉9月29日发表报道《中国新闻审查升级,加强管控经济报道》,报道指出,除开长期明确禁止政治、公民社会和敏感历史事件的报道之外,中国现在越来越希望控制经济方面的负面报道:

 

根据《纽约时报》浏览的一份副本,中国政府于周五向记者发送指令,提出六个需“管控”的经济选题。
这些选题包括:
■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面临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渐显现。
■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滞胀预期升温。
■借社会热点事件渲染民众生活艰难。
政府的新指令表明,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国家可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甚至在美中贸易战之前,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居民就已经显示出攥紧钱包的迹象;工业利润连续四个月增长放缓;股市接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纽约时报》报道还指出,
中国某商业报纸的一名财经记者称,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新闻媒体不得不用温和的语气报道经济新闻。由于此事的敏感性,他要求匿名。
根据香港大学新闻及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审查机构还删除了包含“消费降级”、税收、债务和失业等表述的网络评论,该中心专门监督微博这一中国类似Twitter的社交媒体服务的审查情况。
一篇被审查机构删除的帖子称:“市场利空消息轰炸,悲观言论蔓延,很多散户也绝望了。”
欲读全文,请登录《纽约时报》网站。

 


© tiger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5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